她是一个传奇人物。
10年前的今天——年6月8日(农历年4月26日),首位取得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士,有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国际友人之称的美国物理学家——寒春在北京逝世。
寒春(JoanHinton),女,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芝加哥,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曾在洛斯阿拉莫斯(LosAlamos)武器试验室做费米的助手。
来华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专家,曾与杨振宁是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但是,人类首次遭遇核武器的袭击后,寒春放弃了物理,使她希望那是最后一次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年的一期美国《真相》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逃掉的原子间谍’。文章披露了上个世纪40年代,曾参与过美国最早的原子弹计划的女物理学家JoanHinton,突然失踪而后在中国北京露面的故事。它的作者怀疑JoanHinton,和丈夫到了中国之后,向中国透露了美国的原子弹秘密,并且有可能协助中国政府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计划。这篇报道把JoanHinton随丈夫来中国这件事,描绘成了一个充满迷团的案件,读起来像是一部惊心动魄的间谍小说……”
上面这段文字,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于年2月17日播出的节目《人物——寒春、阳早》的开场白。
这个令美国政府担忧的参与过美国最早的原子弹计划的女物理学家JoanHinton,的确就是寒春!她当时突然离开美国,令美国政府吓出一身冷汗!
年3月,经宋庆龄安排,寒春来到中国。年,她到达延安从事农牧业技术工作———奶牛饲养和农具革新等。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寒春与同来自美国的阳早(SidEngst)举行了婚礼。
为了表示对解放区的热爱和对新中国的向往,寒春夫妇采纳了朋友的建议,分别为自己起了中文姓名阳早和寒春——阳早寓意太阳在早上刚刚升起;寒春寓意寒冬过去就是春天。
几年后,新中国成立。阳早寒春的三个子女,也先后降生于这块对于他们的祖辈充满神奇色彩的中国大地上。
此后,寒春长居中国。在中国的几十年里,夫妇二人一生与农场和养牛结下不解之缘:改造进口的苏联农具,利用风车设计挤奶设备,研制弹性无毒橡胶,甚至七十多岁从头开始研究胚胎移植,直到在北京沙河农场培育出新型牛群品种……
寒春和丈夫阳早
年,寒春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三边牧场,对牛进行改良。那里连道路都没有,往来交通全靠毛驴。因为地方偏僻,在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20天后,寒春才知道消息。
年,世界和平会议在华召开,寒春在会议上慷慨陈词,她谴责核袭击,呼吁消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时,她已与丈夫阳早找到了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发展奶牛培育研究。
年,他们又带着头奶牛,落户草滩农场。这一待,就是11年。
那时,寒春任西安草滩农场畜牧场技术员。夫妇两人均从事奶牛品质改良及农机具革新工作。其中,寒春夫妇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已销售近万台,至今仍是草滩农场乳品机械厂的主导产品之一。
“我爸就是特别喜欢养牛,对牛特别感兴趣,一离开牛他都不知道要干什么了。我妈就喜研究科学的东西,所以牛场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她就投身进去钻研,很有成就感。他们俩配合得非常好。他们是最幸福的人,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寒春的长子阳和平(FredEngst)说。
阳和平说,如果不是两人共同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样崇拜毛泽东,寒春阳早是很难走到一块儿的。寒春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知识分子家庭,而阳早是农民的儿子。两个阶级的家庭,门不当户不对。
在陕北的十几年,是寒春夫妇最难忘的一段记忆。草滩农场的老职工们说,那时候,条件很艰苦,心情很愉快,大家一门心思干社会主义。寒春阳早夫妇俩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在车间牛棚跟工人一块儿干活。
年,西安,阳早带着孩子打饭归来(右一为阳和平)
据说,当时有一位领导看到了,说一家美国人在陕北过的挺寒酸的,“老想把他们调到北京,问他们,他们老不愿意,不愿意离开生产。”阳和平说,年,他们不得已来到北京——安排阳早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译校,寒春任对外文委图片特稿社译校,夫妻俩都是搞文化。
年,寒春、阳早主动提出调到北京市红星公社,从事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工作。
年10月17日,农机部杨立功部长在中国农机院举行的阳早来华工作33周年、寒春来华工作31周年祝贺会上宣布: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农机部顾问阳早、寒春兼任中国农机院畜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年3月,阳早、寒春负责的《牛奶管道的自动洗涤与消毒》项目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0月12日,机械工业部周建南部长签发聘书,聘任阳早、寒春为机械部顾问。
年6月10日,阳早、寒春任主要负责人的《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间试验》项目,通过国家机械委鉴定。田纪云、黄华、邹家华、杨立功、项南、何光远等领导同志出席验收会。
年12月,阳早、寒春主持的《奶牛成套设备研究、牛场设计与中间试验》项目被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项成果已在深圳、上海、北京、天津、长春、内蒙古、西安、新疆等地推广近台(套)。
在此期间,鉴于阳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殖推广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们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顾问。鉴于寒春负责的牛奶冷冻奶罐的研发项目,达到了美国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并在上海华冠机械厂等工厂生产,替代了进口产品,占领了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据阳和平回忆:当时,寒春夫妇特别强调不能住到友谊宾馆,那里全是外国专家。结果人家把她安排到更高级的新桥饭店,“气死她了”。
阳和平说,当时弟弟妹妹上学要到崇文小学,不能到街区小学。到学校还要车接送。每周末才能回来,搞的寒春的女儿精神失常了。
市区住不下去了,后来终于搬到望京那边的农村。“回到生产上去了。我弟弟妹妹又恢复了原样”。
在北京,寒春阳早夫妇仍然过得非常艰苦朴素。
中国农机院院长陈志说,寒春夫妇俩一直住平房,局里专门买了比较好的房子,他们不去住。后来房子返潮厉害,做了好几年工作,他们才同意把平房重新整理了一下。
北京农场局老局长邢春华回忆,寒春画图的板是用砖头建的,一直说能用就行。家里那个床单,中间部位坏的快,就把它绞开,床单两边的坏的慢,就把那两边的布剪下来铺在中间。
原机械工业部原部长何光远第一次见到寒春一家的住房,觉得太寒碜了。沙发弹簧都出来了。“我说给你换一换,她说我感觉蛮好。”
寒春性格耿直,有时会很倔强。她是个多面手。阳和平回忆,寒春除了喜欢核物理以外,还喜欢拉小提琴、吹笛子、画画、野外生活,但是由于她是知识分子出身,她对妇女传统行业比如做饭、洗衣服一窍不通。
“她还是奥林匹克滑雪选手,冬奥会没取消她就是美国的选手了。”阳和平说。她很喜欢动物,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还会骑着马去上学。到中国养牛后,听说草滩农场要开发建设,她首先问的就是“牛吃什么……”
寒春夫妇的三个子女虽然在外貌上是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人,但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们就读于中国的学校,接受的是中国的汉语教育,说的是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在那个年代,他们当时的脑海里是与中国革命青年一样的先进思想。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席卷中国大地。他们兄妹在革命的父母影响下,与中国青年一样,热血沸腾,主动申请到中国边疆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守卫边疆、保卫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组织的安排下,老大阳和平被安排在工厂工作,只有老二阳建平一直吵着一定要到边疆去上山下乡,此事捅到了周总理那里。据说是经过了周总理的特批,阳建平终于如愿以偿地参加了上山下乡,但目的地不是安排他到向往的边疆,却被分配到了地处内地的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当起了一个国际主义式的中国知青。
一年后,阳建平探亲回到北京,妹妹阳及平吵着与二哥一起来到了同一个连队。哥哥阳建平人高马大,妹妹阳及平相对瘦弱矮小,知青们分别昵称他俩为“大阳”和“小阳”。
这样,世界上绝对特殊的两个正宗美国血统的中国知识青年,出现在原南京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一营六连、即后来的安徽郎溪县十字铺茶场一分场六队。
大阳属于71届初中毕业生,于年4月来到连队;小阳小二哥一岁,72届初中生,于年来到连队。
为了落实上级照顾好他们这一对特殊兄妹知青的指示,连队里特地为大阳定制了2米多的加长床(大阳身高1米98)。人高马大的大阳饭量大,连队里对他实行“包伙(即吃多少不限量)”。
除了一般的集体生活外,他们无论何时到什么地方去,必定有人陪伴着——这一点,小大阳到现在还耿耿于怀:你们说是对我们的关心照顾,为了我们的安全,但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对我们的不放心而监视呢?
由于水土不服,大阳到了连队之后,经常拉肚子生病,人拉得瘦了一圈。兵团的卫生所等医疗机构对此没有办法。而且这拉肚子的毛病一直纠缠着大阳不放,连续两年多就是无法治愈。
兵团上级害怕拖延了病情、万一出个什么意外不好交代,于是大阳在建设兵团里生活了两年半以后,被动员去解放军医院治疗。此后,因为得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被病退回了北京。
年,全国大多数的部队建设兵团转制为农垦系统的农场,他们原来所在的建设兵团的领导,由部队现役军人换了地方干部。地方干部对“外国人”心存疑虑,于是把仅有的工农兵学员上北京大学读书的机会送给了妹妹小阳。小阳于年到北京大学深造而结束了上山下乡的生活。
锻炼也好、“镀金”也罢,大小阳虽然上山下乡只有两三年时间,但这段当知青的经历,却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
“在农场的两年半,影响了我的一辈子。”
“以后换了好多单位,再多的年份,也没有这两年多的印象深刻。”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半时间,但连队里的一切、与知青朋友和老职工们积下的深厚友谊,胜过以后二十年、四十年的其他经历!”大阳反反复复、满怀深情地说。
大阳(后排右2)在美国参加美籍华人知青合唱团
在22岁的年,大阳回到了祖籍美国。像所有的知青返城以后一样,大阳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回到美国,他从学习英语开始,狂补文化科学知识,从中学开始,一直读到了硕士。
很多人问他:“你是美国血统的人,至少在家里,父母讲英语的,怎么还要学习英文呢?”
大阳回答说:“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希望我们学习英语,但我们不喜欢学。这与身在美国的华裔父母希望自己出生在美国的子女学习中国的母语,而子女因为从出生开始就接受了周围的事物包括语言,不愿意学习‘外语’一样,我们兄妹多不喜欢英文。”
回到美国后,当时的许多美国人不理解中国、不了解知青。他与舅舅、著名美国作家、美中关系协会会长韩丁,许多次地为此演讲,介绍中国、介绍中国的上山下乡、介绍中国的知识青年。
大阳说:“我们兄妹三人,三个层次的思考。哥哥阳和平受到老一辈革命家思想的影响最深刻,所以像我们的父母那样,哥哥阳和平是一个忠实的理想型共产主义者。我则对自己过去的知青经历有了反思。妹妹生活在法国,比我们这两个哥哥的思想更加活跃。”
年10月20日,农场门前,寒春(中)度过88岁生日
在北京郊区的昌平区小王庄农场,是北方农村常见的红砖平房小院。自年任中国农机院顾问以来,寒春和丈夫阳早一直住在这里。年阳早去世后,寒春一人独住,由保姆照顾。
曾经,不少人对这个小院的简陋印象深刻。墙体年久失修,家具基本来自上世纪60年代,这似乎与寒春和阳早双双享受国家副部级待遇的级别不大相称。一张用两堆砖头和一块木板搭成的书桌,寒春用了25年。“美国人讲究实用,不觉得砖头当书桌有什么不好。”儿子阳和平解释道。
在寒春看来,物质条件实在不那么重要,“要想享受,就不来中国了。”她最看重的是,不能搞特权主义。直到年,农机院的领导多次劝说,“现在大家都改善了,您年纪也大了,不能还住漏雨的房子。”寒春才勉强同意简单装修。
离寒春家不远处,是中国农机院试验站的奶牛场。至今,每天早上起床后,寒春都要先到奶牛场转一圈,看看前一天的生产情况。
二十几岁时,寒春从未想过会到中国定居,更没想过会以养牛为终生事业。那时,她对政治不感兴趣,梦想是当核物理学家,参加了美国“曼哈顿工程”的原子弹研制。
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改变了“二战”的进程,也永远地改变了寒春的人生。从日本带回的实况影像和照片,令她震惊。“那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血。”她感到被欺骗了,没有所谓“最高尚的纯科学研究”,科学技术被什么人来用很重要。她对“美帝国主义”很失望。
“知道了不要什么,却还不知道要什么。”年,受到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寒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辗转来到了中国。当时,寒春的哥哥韩丁和他的同学阳早受到斯诺《西行漫记》的影响,已经到了中国的延安。从他们的来信里,寒春得知了许多关于中国的事,她对“白毛女”很感兴趣。
寒春说,在陕北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尽管物质条件匮乏得几乎是一穷二白,但是精神很充实,心情很愉悦。“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与人之间很平等。”寒春渐渐感到,她找到了想要的东西,一种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阳和平和母亲寒春(左)
在中国的60年来,寒春和阳早耗费毕生精力主要做了两件事: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
中国农机院原党委书记李维民曾和寒春夫妇一起工作20余年,他在陪同记者采访时介绍,小王庄奶牛场的几乎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寒春夫妇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设备都实用而精巧,每一头都漂亮而高产。他们几乎把养牛变成了一门艺术,并将所有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想要学习的人。
许多和寒春合作过的人都说,她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阳早曾笑称,她就像一台“推土机”,无论科研遇到什么困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年12月25日(圣诞节),86岁的美籍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因病去世。在讣告上,有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是寒春执意添加上的。寒春解释此话:“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而来的。”
阳早此前曾经立下遗嘱,包括不搞悼念活动,捐献遗体,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骨灰等等。于是寒春将丈夫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摘下来,以便“留给买不起起搏器的人”;她坚持不给阳早穿衣服,说人都死了,穿衣服太浪费;她坚持把丈夫“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地方”。
阳早去世后,加上身体原因,寒春的话少了许多,也很少接受媒体访问。虽然她能说流利的中文,但似乎还是更愿意讲英文。许多问题,她都只用一两个简短的单词来回答。幸好有她的大儿子、现任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的阳和平在,更多的情况是由他来回顾,寒春也认真地倾听,点头或微笑表示认同,偶尔补充更正。
起初感到,要和寒春交朋友,大概不太容易。她给人的感觉有点“硬”,不太会为了顾及别人而调整自己。不过,渐渐理解并适应她直率的性格后,又会觉得很可爱,你可以百分百地相信她所说的每一个字,那一定都是她最真实的想法。
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年6月6日晚上9点半,寒春腹痛难忍,被送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无法确定病情。
7日凌晨3点,医院。寒春一直待在急诊室,在早上8点医院上班后,才开始做了第一个检查。医生依然无法确定寒春的病因。下午5点,她终于住进了急诊室旁边的观察室。可1个小时不到,突然病情恶化,陷入昏迷。一直到7日凌晨3时,经抢救无效逝世。
6月8日凌晨,中国“绿卡”第一人寒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寒春生前曾写过遗嘱,遗嘱上说,生病了医院。医院住了两年,一直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最后依然走了,她觉得住院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麻烦。“这个老太太,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别人。”一直陪伴她离开这个世界的司机老赵说,老人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话,但她叮嘱他说,让他早点赶回去,看看农场。
关于为何始终未加入中国籍,她说:“我热爱的不是中国,而是中国革命。”
关于现在,她说不喜欢,大家净顾着赚钱了。关于未来,她最大的心愿依旧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你会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