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炎
爆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风湿性心肌炎

基层医疗机构如何防范医疗风险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032465.html

年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全国乡镇卫生院3.6万个,村卫生室62.2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万个,基本实医院医院,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卫生室,90%居民15分钟内可以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医务人员.8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8.3万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达.1万人(含卫生院在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年全国新增全科医生4.3万人,全科医生总数达到30.9万,壮大了基层医师队伍。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发展,防范诊疗风险显得至关重要。

案例一

年1月5日至1月12日,王某连续就诊于石家庄某小区卫生服务站,被诊断: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发热、腹胀、呕吐待查。卫生服务站给予药物治疗。年1月12日早9:00,王某突发心悸、胸背部疼痛,急医院。查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ST段呈缺血型变化”,初步诊断:1、胸痛待查?2、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因王某一周前有感冒病史,不除外病毒性心肌炎;同时还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休克、低氧血症等症状不除外肺栓塞;加之以胸痛为主,症状不缓解,心电图异常不除外心肌梗塞。王某入院5小时因病情持续加重治疗无效死亡。死亡原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诊断:休克原因待查、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经鉴定机构认定卫生服务站对王某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且诊疗过错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主要原因力。鉴定机构认定卫生服务站存在如下问题:1、记录欠缺;卫生服务站在王某前来就诊时未详细记载病历,王某的主诉、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均未记载;院方处方笺记载王某就诊时间是年1月5日—年1月12日,但是卫生服务站接诊记录仅有1月8日—1月11日记载。2、未及时进行辅助检查;卫生服务站只在王某就诊的第一天进行了血常规检测。

3、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一般情况下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王某就诊期间呼吸道症状无明显好转且反复发热,后期又出现腹部症状,卫生服务站在自身条件受限(不具备进行心肌酶谱、彩超、胸部CT等辅助检查的条件),应及早告知家属可能的风险及严重后果,并建议医院。卫生服务站所提供的材料中无相关告知记录。

最终法院判令卫生服务站赔偿王某家属医药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合计.60元。

案例二

赵某因自觉胃部不适于年1月18日早9:00前往某村卫生室就诊,村医为其开具治疗胃病口服药“为喜、胃得宁、甲氰咪胍”。赵某于10:00返回家中进行休息。12:05分赵某脸色发白,至12:30家属发现赵某时已呼之不应、脸色发紫、小便失禁,遂拨打;12:35急救人员赶到后告知赵某已经死亡。经尸检明确赵某的死亡原因:冠心病、右心室脂肪浸润致急性心功能障碍。鉴定机构认定村卫生室存在以下不足:村医只针对赵某胃部不适进行对症治疗,未行鉴别诊断,未考虑赵某患有心脏病的可能。告知不充分,也反映出其对赵某的病情认识不足。认定村卫生室对赵某的诊疗行为存在诊疗过错,诊疗过错与赵某死亡之间存在10%的因果关系。最终法院判令村卫生室赔偿赵某家属死亡赔偿金、医药费等损失.25元。

案例三

年12月,李某因牙痛到某村卫生室就诊,卫生室村医发现李某右侧腮肿胀,右下牙槽脓肿,伴有脓液。村医在询问李某有无过敏史、饮酒与否后,为李某进行了血压、体温检测,诊断:牙槽脓肿。村医开具了甲硝唑液(ml*2)、盐水ml;克林霉素注射液2ml(0.3g)*4,静脉注射。李某在输完甲硝唑,换上克林霉素后约1分钟出现嘴唇发青、脸色蜡黄等过敏反应。村医即可停止输液、并注射肾上腺素,后发现李某无呼吸、脉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诉讼过程中接受村卫生室的委托,向法院提交了代理意见认为:村医对李某的病情诊断正确;李某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村卫生室尽到了积极抢救的法定义务。最终李某家属撤诉。

总结分析

以上的三个案例均是亲自参与代理的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案例。通过对上述三个案例的整理和对近五年裁判文书网中公布的发生在河北省的近40起类似医疗纠纷案件的整理。发现此类案件在接诊患者、产生纠纷原因等方面存在如下特点:_

接诊患者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①接诊患者年纪过大或过小,常常由于无法预测的原因出现死亡;②常有特殊体质患者前来就诊。有些患者输液前进行了过敏皮试、也详细询问了有无过敏史,但是输液后仍是出现严重后果,或者过敏反应;③接诊某些危症患者,进行诊疗活动中动中突然出现昏迷、口吐白沫等;④接诊常见感冒发烧病人,经治疗效果不好或者可能存在严重疾病。_

基层医疗机构常会出现的问题

①未严格执行注射技术操作规范或使用过期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注射抗生素不进行皮试或者注射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臀部注射药物后使得患者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等)。

②存在误诊、误治的情况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基层医疗机构往往会对一些急症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例如起病初期表现不明显的心脏病,基层医疗机构往往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认识不足,自然也不会及医院进一步检查,只会进行相关的胃痛、牙痛、胸痛等对症治疗;这一类纠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③病历就诊资料书写记录不规范,更有甚者不登记不书写病历处方

这样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基层机构会因为无法提供详细就诊病历而承担过错。

④存在医生超范围、跨地域执业等问题

基层的医疗机构尤其是村卫生室,只有一名医生,很多医生存在超范围执业、执业地点与注册地点不符等问题,这样发生医疗纠纷不仅会承担民事责任,还有可能因此会受到行政处罚。

_

如何防范诊疗风险

①树立执业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医师的资格证和许可证要定期备案,医师要严格的按照登记备案的执业地点、范围进行执业,防治出现由于资格证过期未进行年检而涉嫌非法行医情形出现。②重视书面告知、进行详细问诊对于接诊的病人一定要进行详细问诊(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主诉、体征检查、既往病史等),向患者开具的处方单等一定要留有存根,对于可能存在严重疾病或者无法查清病因的,不要盲目治疗,要及医院就诊,重视书面告知。③建立健全抢救机制尽量要在医疗机构场所内救治病人,减少非必要出诊。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应熟练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按摩复苏术、人工呼吸等;基层的医疗机构应准备急救抗过敏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物等。

往期文章

1、患者头晕入院未治疗冠心病去世,是依据不足,还是延误治疗?

2、整形失败,该怎么办?

3、孕妇产前检查正常,诞下身体残疾婴儿,医院要不要承担责任?

4、医疗纠纷案例|动脉瘤栓塞术引发的诉讼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chec.com/jxxjy/5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