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到来,让多肉们呈现出美丽的色彩,那么在享受美好秋色的同时,来看看厦门五彩斑斓的多肉生活吧!
多肉植物
常见栽培的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大戟科、景天科、百合科、萝藦科、龙舌兰科和菊科。
其中,仙人掌科常常被单列出来称为仙人掌类,而将其他科的多肉植物称为多肉植物。因此多肉植物这个名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仙人掌类,狭义的不包括仙人掌类。
老中幼“大串连”最资深来自鼓浪屿
在厦门玩多肉的,没有不知道“Amoy多肉毒症候群”的。在这个群里,活跃着三四百个“肉友”。年12月,厦门多肉新生代第一次组织“肉友会”,没想到一下子来了五六百人,把组织者都吓到:没想到厦门各个角落潜伏着这么多同好!而且,这次聚会挖掘到平常百姓家的私家珍品也令组织者直呼“大开眼界”!组织者说,有一种“弹簧草”大家都没见过,“十二卷属”也来了不少特别的品种,连“十二卷”达人也没见过的。
而最令人高兴的是,厦门玩多肉的老前辈和新生代居然跨过四五十年的时光,在这次聚会中相逢了!发现对方的存在,让彼此欢欣鼓舞。
来自鼓浪屿的肉友大多是五六十岁,年龄最大的一位是74岁,他们的父辈就在鼓浪屿上养多肉,而他们也是从小和多肉一起长大的,对于他们来说,多肉不是潮流、不是时尚,而是从小家传、种了几十年
的兴趣爱好。老人家的到来,为聚会平添了几分时光的厚重感。年轻人很意外,同时肃然起敬。看到这么多年轻肉友,老前辈更是高兴:“我们这些老人家喜欢的东西后继有人了,欣慰啊!”
厦漳泉大聚会引领多肉圈风向标
去年厦门的三次多肉盛会,多肉的魅力再加上网络的号召力,使厦门成为福建多肉圈的视觉中心,辐射地域横扫厦漳泉:漳州的肉迷来了,福州的肉迷来了,龙岩的肉迷也开车来了。
不少罕见的外来“肉客”,如巧克力兔耳、紫罗兰皇后、立田凤、女雏、奥普琳娜、酥皮鸭等新品种,出现在厦门的聚会上。花友的创意作品精彩迭出,有圈养在鸟笼里的佛甲草,从海螺里探出头的子持莲华,编成花环的蕨类,摇晃在玻璃葫芦瓶里的乙女心,还有聚集在“lov”字样盆里的群生多肉,让人窥见多肉圈子的时尚风向标。
有的卖家,拖来一车不够卖,又拖一车来。有的买家,一箱一箱往家里抱。花友们练摊区,更多是出于好玩,本来就有“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习惯,自然定价比市面甚至淘宝上都要便宜。现场又诞生了好多多肉“菜鸟”,从最入门的品种入手,加入到多肉大家族。
多肉和生活融合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植物会改善环境,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也会鼓励你。它可能断头了又再生,可能长侧芽,可能多头群生,可能出锦,你完全不能预料它带给你什么惊喜。当养着养着突然“出锦”了,那心情比中大奖还高兴。肉友“77”说,曾经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手上同时处理四五件事情是常态。自从养了多肉,工作一段时间就会到阳台上去看一下肉肉们,会活动一下,会和阳光接触,身体变好了,颈椎病也得到缓解。而且认识了形形色色有趣的肉友,生活有了不同的色彩。
有人总结了肉友的几个标签:喜欢种植,喜欢分享,喜欢DIY,生活乐活,心态平和,重视生活品质……而多肉的这些标签和追求健康、亲近自然的大潮流完全相符。多肉和生活自然地深度融合,将是发展的方向。
去年11月,悦华酒店举行了一场有趣的“多肉婚礼”,这恐怕也是厦门市第一场用多肉来装点婚庆的婚礼。据说新娘也种一些多肉植物,提出了这样的婚庆创意,刚好婚礼是在户外场地举办,特别适合多肉在阳光下摆放。这场婚礼,将多肉植物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从新娘的捧花、伴娘的腕花,新郎、伴郎和家人的胸花,新郎新娘“誓言环”,主餐桌的摆设、甜点桌的摆设,包括客人的伴手礼都全部使用了多肉,非常别致,非常有趣,而且还环保,在婚礼结束后,这些多肉植物不同于鲜花,都可以栽种和保留。多肉植物向生活更多层面的迈进,由此可见一斑。
走进多肉的世界,自己变化巨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