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
01
定义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也可发生。
02临床特点及表现
1、多为急骤起病,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日发病。
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热型不一、营养不良或体弱儿体温正常或不升,可有呼吸困难如鼻翼骟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呻吟等、小婴儿常伴有拒乳、呕吐、腹泻等。
3、重症肺炎除上述症状外,尚可出现以下症状:
循环系统:常见者为心肌炎及心力衰竭。心肌炎可为病毒性或中毒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低钝。
神经系统:常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若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可出现严重腹胀,呕吐咖啡渣样液体,柏油样便,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严重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则可出现呼吸衰竭。
几种特殊类型肺炎: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也称喘憋性肺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1)2岁以内发病,多数发生在6个月以内,过敏体质者多见。(2)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呈流行性,症前有感冒,起病急,突然发作性喘憋为本病特点。(3)发作快,喘憋、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促60--80次/分,心率增快,有鼻翼扇动三凹征。(4)体温多在38℃或不发热。(5)两肺听到有广泛哮鸣音,不喘时可听到中小湿罗音。(6)X线示两肺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周围炎影像。(7)免疫荧光检查,对早期诊断有助,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有助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在儿科仍是一种严重的肺炎病变也可为播散性(小叶性)分布,以肺组织迅速破坏与脓肿形成为特点。(1)常发生在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经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肺炎。(2)起病急,病情严重,常为弛张高热。(3)中毒症状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咳嗽,气促腹胀,皮肤可出现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严重病例发生惊厥,中毒性休克,心肌炎。(4)肺部以外有葡萄球菌感染病灶。(5)肺部体征出现较早,两肺出现中小湿罗音,病变进展迅速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胸腔内脓液积气较多,可有纵膈移位,穿刺液可培养出葡萄球菌。(6)血培养、感染灶脓液培养、涂片检查阳性。多数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部分病例白细胞内有中毒颗粒。(7)X线胸部摄片肺部在短期内发现小片状浸润阴影或小脓肿,肺大泡或胸腔液气胸,有时可见纵膈气肿或皮下积气。3、腺病毒肺炎:为腺病毒引起,病死率较高。3、7、11型常见。近年来病毒有变异,临床症状减轻。北方比南方多见。多发生在6个月至2岁,常呈流行性。多突然起病,高热达39℃,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嗜睡萎靡等神经症状明显且出现较早。面色苍白,发灰、咳嗽频繁。4、支原体肺炎(1)发病年龄在5岁以上居多,也可见于婴幼儿。(2)起病缓,病情轻,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食欲下降,咳嗽(刺激性干,百日咳样)胸痛。(3)肺部体征不明显,局部呼吸音减弱或少许干、湿性罗音病程持续2--3周或数月。(4)其他系统损害:皮疹多见常为充血性丘疹或斑丘疹,其他损害有心肌炎或渗出性心包炎、胸膜炎、肺脓肿、关节酸痛、脑炎、神经炎或多发性神经根炎,一过性肾损害等肺外病变。03主要检查
酌情考虑血常规、血生化、胸片、病原学检查、血气分析等检查。04
治疗
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炎症,改善肺的通气功能,防止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60%。保持呼吸通畅,及时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变换体位,以利痰液排出。加强营养,饮食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少量多餐,重症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静脉营养。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宜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
(二)病原治疗:按不同病原本选择药物
1、抗生素2、抗病毒治疗
(三)对症治疗
1、氧疗凡具有低氧血症者,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苍灰等时应立即给氧。
2、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①祛痰剂:复方甘草合剂;②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可裂解痰液中的粘蛋白;③支气管解痉剂: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④保证液体摄入量,有利于痰液排出。
3、心力衰竭的治疗除镇静、给氧外,要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博出量;减轻体内水多潴留,以减轻心脏负荷。
5、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
6、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四)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性渗出物,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