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德
▼案例
宝宝黄疸遭迷信“点灯火”
湖南省长沙市的豪豪(化名)出生第3天开始全身发黄,家里有“经验”的老人告诉他,豪豪可能是撞邪了,被不干净的东西缠上了才会全身发黄。于是,他们采用民间“点灯火”的方法进行治疗。所谓“点灯火”,就是用点燃的灯芯草在刚出生几天的豪豪身上戳,戳出一个个血点,这样就可以“治病”“驱邪”。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豪豪哭得撕心裂肺,全身多处皮肤被烫伤流血。
然而,在接受了“点灯火”治疗后,豪豪全身发黄不仅没退,反而加深不少,哭闹也越来越频繁。最后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医院进行救治。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误区
父母:“晒晒太阳就够了”“第一个宝宝没问题,第二个宝宝也不会有问题”。
老人:迷信土方子——鸡蛋清按摩腰臀、指尖放血、多喝葡萄糖。
▼新生儿的再温习
1、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远高于成人,而其处理排出胆红素的能力较弱,所以胆红素容易堆积,出现黄疸。约60%的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时,更容易出现黄疸。可以在自然光线下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手足心等部位进行观察来判断宝宝是否得了黄疸。
2、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没有其他临床症状。如果黄疸出现过早(24h之内),程度较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则需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3、宝宝黄疸是不是“大事”?
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太高(因为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控制黄疸,而且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伤害。极少数发生黄疸的新生宝宝发展成一种叫做叫胆红素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脑性瘫痪。
4、黄疸和母乳喂养有关系吗?
母乳性黄疸常指出生1周后仍持续存在的“生理性黄疸”,其病因可能是因为人奶中存在某种可促进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的因素,但目前尚不明确该因素的具体情况。关于产生母乳性黄疸时是否继续母乳喂养,一直存在争议。
有些专家认为黄疸时应该终止母乳喂养,但是美国儿科学会于年提出的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中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他们认为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可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增加喂哺的频率可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5、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婴儿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6、面对黄疸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办?
对于大部分并不严重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会自行消退,不需要任何处理。
对于轻微黄疸,应该充分喂养,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红素从大便排泄——多吃多拉,有助退黄。
多喝白开水、葡萄糖并不靠谱。胆红素主要通过大便排出,通过小便排出的非常少,孩子喝多了白开水和葡萄糖水会胀肚子,使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减少,反而不利于黄疸消退。
蓝光治疗确实可以让黄疸消退,但太阳光虽然含有蓝光,含量却有限,作用不明显,还可能由于过强晒伤婴儿。
对于普通家长来说,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程度时并不够专业,当宝宝黄疸应及时就医,得到最专业最及时的指导和治疗。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戳这里:
医周丨新生儿黄疸
资料来源
[1]华声在线